骨胶原蛋白肽的前世今生——为什么它是骨骼健康的新风口?

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的升级,“预防重于治疗”逐渐成为共识。
2025.05.28

行业新闻动态

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的升级,“预防重于治疗”逐渐成为共识。在众多营养素中,骨胶原蛋白肽因其在关节与骨骼健康方面的潜在价值备受关注。本文将从骨胶原蛋白肽的定义、酶解提纯工艺、科学研究证据及日常补充方式等方面,深入解析它为何成为骨骼健康领域的新风口。

一、骨胶原蛋白肽是什么?

1. 胶原蛋白与骨胶原蛋白肽的区别

  • 胶原蛋白(Collagen):构成人体皮肤、骨骼、韧带、软骨等组织的主要结构蛋白,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约30%。天然胶原分子链较长、分子量大,难以被肠道直接吸收。

  • 胶原蛋白肽(Collagen Peptides):通过酶解将胶原蛋白分解为分子量更小的肽段(通常2–10 kDa)。分子量小、易溶解、水解程度高,利于胃肠道吸收,并进入血液循环。

2. 常见来源:牛骨、鱼皮、猪皮等

  • 牛骨/牛皮:含Ⅰ型胶原,肽段中富含甘氨酸、脯氨酸和羟脯氨酸,对骨骼基质形成具有支持作用。

  • 鱼皮:主要来源于深海鱼类,Ⅲ型胶原占比高,分子量更低、吸收更快。

  • 猪皮:胶原含量丰富,资源易得,是工业化生产常用原料之一。

 

二、如何酶解、提纯?

1. 酶解工艺简介

  • 选取专用蛋白酶:常用胶原酶、胃蛋白酶或筛选专用菌种发酵酶,控制pH、温度和酶解时间,精准切割胶原蛋白长链。

  • 分子量控制:通过调节酶浓度与反应时间,得到2–10 kDa的肽段,确保理想吸收率。

2. 提纯及分子量对吸收率的影响

  • 超滤分离:利用不同截留分子量膜,分离出目标肽段区间,去除未反应大分子与多余小分子杂质。

  • 纯度与安全性:高纯度肽段可显著减少过敏原与残留溶剂风险,通过理化指标、重金属及微生物限量检测(符合GMP/ISO标准)。

 

三、科学证据与实验数据

1. 国际临床研究概览

  • UC‑II® 授权研究:瑞士龙沙(Lonza)开发的未变性Ⅱ型胶原蛋白(UC-II®),多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显示,小剂量(40 mg/d)可支持关节软骨的重塑与自我修复。

  • 多中心临床试验:在亚洲、欧洲开展的人体研究,受试者摄入8–12周后,主观关节舒适度与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改善。

2. 体外与动物实验

  • 软骨细胞实验:在体外培养软骨细胞中,胶原蛋白肽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(FGF)和Ⅱ型胶原合成的表达。

  • 骨密度与骨强度:大鼠模型补充后,骨密度(BMD)和骨微观结构(骨小梁厚度)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提升。

 

四、日常如何补充?

1. 食物富集 vs. 营养补剂

  • 富含胶原食材:猪蹄、牛筋、鸡爪、鱼翅等,但天然食物中胶原大分子吸收率受限,难以达到精准计量。

  • 营养补剂:粉剂、颗粒、片剂等形式,分子量可控、纯度高,定量饮用更灵活。

2. 吃对时间和剂量建议

  • 每日剂量:通常建议5–15 g 肽粉或依据厂家建议量,分早晚两次随餐或空腹服用。

  • 搭配维生素C:可促进胶原合成,加速肽段在靶组织的利用。

  • 长期坚持:建议至少持续8–12周为一个周期,结合运动与生活方式改善,方可见效。

 

五、展望与小结

骨胶原蛋白肽依托现代酶解与纯化技术,将难吸收的大分子转化为高生物利用度的肽段,再配合权威实验与临床数据,逐渐在关节与骨骼健康领域崭露头角。未来,随着更多临床研究和应用场景的延展,它有望成为骨骼保健和功能性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科普小贴士:选择骨胶原蛋白肽产品时,可关注原料来源、分子量范畴与第三方检测报告,确保安全与效果。

本文为蒙肽制药原创科普,内容仅为营养知识分享,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。

返回列表

最新动态

企业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动态
查看更多